显微技术的发展从两方面拓宽了人们的视野、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,一条线索是看得更远,这成就了天文学,另一条便是看得小,这种能力刺激了生物学。植物、动物、细胞、分子、结构生物学等等细致的学科同博物学分道扬镳;基因组学、蛋白组学、各种“组”学,吸纳生物学之外的学科,又摆脱了“可见”的束缚,纷纷建立,才逐渐形成今日的生物学格局。
作为热衷艺术的人们,我们和科学并不遥远,归根结底,渺小的人类,总是希望拥有解释世界的能力。艺术和科学一直相互滋养,而不止停留在借鉴词汇和语境的层次。第一站,我们选取了生物学——一个离我们自己最近的学科。
一、集合,北京大学东门内,生命科学学院一楼门口,我们会统一带入;
二、《一花一世界,一沙一天堂》,主讲人:苏都莫日根,主要讲解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——细胞,并介绍人们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所做的各种尝试、利用的各种手段,重点讲解细胞可视化手段,解剖镜-显微镜-电镜,最后简单提及几种分子生物学手段,如DNA电泳、蛋白电泳、基因组学、蛋白组学,显示相关图片; 三、走入实验室,面对瓶瓶罐罐,讲解基本操作需用到的仪器和试剂;当然大家还有机会观摩各种规格的显微镜;
转战老生物楼,亲自操作显微镜,2人一组一台显微镜,观察精细结构,显微镜技术支持:苏都莫日根、张泉、桔子;
1、转基因(线粒体转GFP绿色荧光蛋白)的拟南芥根尖和叶表皮,可看到红色叶绿体,源自自发荧光,还有绿色线粒体,用到明视场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;
2、转基因(GFP的微管蛋白)拟南芥根尖和叶表皮;
3、各种花粉DAPI染色,标记细胞中的DNA;
4、口腔上皮等大家能找到的实验原料,自由观看。
四、讨论,借助黑板、显微镜等现成设备,讨论观察微观世界后的感受,或许可以现场商讨艺术灵感。
联合主办方:果壳网、德美艺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、CYAP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
时间:2012年7月10日
活动策划:桔子、付晓东
艺术家观察晶体形成,根毛,叶绿体等
继续参观:离心机,液氮凝固,冷储存
显微镜观察,转了荧光蛋白的拟南芥,荧光染色的精细胞。有的同学在显微镜下做起了装置
#第八日艺术与科学#在二位IBM工程师拿到诺贝尔奖不多年后,他的同事不仅远观,而且亵玩,用类似仪器将35颗氙原子拼成IBM三个字。几年后,又进行了更加明目张胆的艺术创作,用一粒粒铁原子写下横平竖直的“原子”,并这样注脚:“这两个汉字的意义是——原初的孩子(original child)”
果壳办公室艺术项目,与T恤计划也是付晓东和桔子策划的一个连续的计划,参与艺术家:廖斐(办公室发电跑步机)、罗鑫(量与态)、董大为(ENCODE)、赖巍(世界状态模型)
桔子为了# 第八日#活动在实验室专门培养了一批活的拟南芥,今天将会观测到。拟南芥的基因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,只有5对染色体,基因突变率高,容易克隆,被科学家誉为“植物中的果蝇”。
#第八日# 电镜,北大有一部,桔子说,全世界一共分布了10000台电子显微镜,在它发明之初人们做出的预测——“只要10台便已足够”——不禁慨叹在科学领域,做预言真需要有夸海口的胆识。一般电镜分辨率已达1纳米,能将物体放大200万倍,细胞、细胞里的膜、膜上的分子世界豁然开朗。#艺术与科学#